首先,在回答標題的問題之前,我們可以先想想是不是真的有在學習上遇到障礙
如果你沒有學習德文的障礙,那其實這篇文章就不需要再往下讀了
我有一份工作是會大量地使用魚骨圖尋找肇因、需要安排各種測試進行debug
類似下圖這樣:
因為學習德文相對單純,畢竟沒有製程中的原材、設計、環境等,所以沒有辦法再細分往下探索
就我的觀察來看,學習語言就像是蓋房子一樣,需要有穩固的根基,而這根基是倚靠字彙量及文法慢慢疊加上去的,一個房子的地基如果不扎實,房子還是可以蓋,但是蓋不高,而且還需要東補西補。
這就像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,的確可以快速一個月通過A1, A2檢定,可是這個A1、A2真的有扎實嗎?單字及文法的掌握度有多高?在A1~B1階段都可以這樣藉由"幾個月通過檢定"的想法來讓自己有學習的動力,可是B1+起全都是倚靠A1~B1所學習過的基礎進行加法及乘法
也蠻多"上過B1課的"學生會說: 可是我已經上完B1的課程了,我也有上完B2
一樣,上完不代表真的符合程度,我相信我們中大部分的人都讀完高中、讀完大學,但我們真的都把以前上過課的內容學會了嗎?
所以首先,低下頭來認清自己的程度是一件必要的事情
字彙量不足及文法複雜會影響聽、說、讀、寫,這四個項目
另外兩個肇因是我覺得在聽力理解中的阻礙,分別是: 連音及省略(字尾弱化),以及口語及書面語間的差異
舉例來說: Ich hätte gern einen Kaffee. 在口語中不見得會每個音節都發出來,而是更可能聽到Ich hät’ gern ‘nen Kaffee.
而最後一項,口語的用字跟書面語的單字本來就不一樣,這在每個語言中都會有這個狀況,我們的教材偏可惜,沒有在這一塊著重太多,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多半是為了溝通、更融入,所以如果掌握口語,更是一大加分
Comments